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、实践经验、新技术、新方法、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,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。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河南省卫生厅

主办单位: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

出版部门: 《河南预防医学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6-8414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1-1220/R

邮发代号: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94

出版地区 河南

出版地区 河南

订购价格 180.00

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河南预防医学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河南预防医学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河南省卫生厅
  • 主办单位:河南省预防医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006-8414
  • 国内刊号:41-1220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: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
  • 1987-2000年洛阳市居民全死因变化分析

    洛阳市于1986年开始对所辖的4个城市区和5个周边郊县进行了全人群、全死因监测.我们对1987-2000年14年间全人群死亡谱资料进行分析,以了解我市居民死亡谱的变化,探寻威胁我市居民生存及健康的顽凶,评价我市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,并为今后的疾病控制及卫生保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.......

    作者:苏琳;郭燕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驻马店市2001年麻疹监测资料分析

    目的通过对我市麻疹监测资料的分析,揭示其流行规律,为制定麻疹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.方法根据河南省统一的监测方案,建立市、县、乡、村流行病学监测网络,市防疫站建立快速准确的麻疹血清学检测实验室,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、反馈麻疹发病情报.结论全年报告疑以病例98例,确诊81例,发病率1.01/10万.流行特点为(1)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,(2)发病年龄组后移,(3)暴发与散发病例共存,暴发病例占发......

    作者:张振武;何文生;王申;马德新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样品采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

    样品采送的规范化是卫生监测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,因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降低.为了保证样品的真实性、有效性、完整性,为现场监测和卫生学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,现把样品采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李欣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一起流动人口麻疹爆发调查

    2000年4月6日~28日,济源煤矿二号井区发生一起流动人口麻疹爆发,发病8例,罹患率14.29%.临床表现为发热、皮疹、咳嗽、眼结膜炎,少数可见柯氏斑.经实验室检测,麻疹IGM抗体阳性3例,并发肺炎2例.济源煤矿二号井位于济源市北部,太行山脚下,51名四川籍外来人员(其中5岁以下儿童5名)同5名本地管理人员,居住在二号井矿区东北方圆100平方米的小院中,居住拥挤且卫生条件差.爆发情况见附表.......

    作者:郜金社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关于开展婚前人员HIV抗体初筛的体会

    目的初探婚前HIV抗体的监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.方法按照卫生部HIV抗体检测工作规范要求,由县政府发文,民政部门配合,凡是婚前人员必须进行HIV抗体初筛,阴性者办理结婚手续,阳性者送省市站进行检测.结果婚检的554人中阳性者2例,省站确证1例,阳性率0.18%,554人占全县应婚检人数的约20%,婚检率低.结论婚前HIV抗体检测很有必要,应细心做好各环节工作,但也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.......

    作者:范二军;孔卫军;刘献红;王丰舟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新郑市200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

    1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2001年新郑市全地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,我们对各乡镇上报资料分别进行了统计、汇总、分类等方法得出全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.......

    作者:张军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从化市居民戒烟状况分析

    为了解从化市居民戒烟状况,探讨戒烟对策和方法,总结戒烟的成功经验,我们对从化市居民戒烟状况进行了调查,现总结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张元东;冼菊明;李国强 刊期: 2003- 01

  • 环境雌激素与人类健康

    环境雌激素(Environmentalestrogen)是指一类化合物进入机体后,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、释放、运输、结合、代谢等过程,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,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.它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(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,EDCs)的一类.关于环境雌激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有所认识.......

    作者:王亚东;陈小玉;陈琛 刊期: 2003- 01